使用者 | 搜書

坦克基礎科技知識(上)精裝/全本TXT下載 未知/精彩免費下載

時間:2019-06-11 23:44 /科學科普 / 編輯:工藤
主角叫未知的小說叫做坦克基礎科技知識(上)精裝,是作者馮文遠創作的軍事、科學科普、人文社科小說,內容主要講述:☆、坦克名字由來 坦克名字由來 鋼鐵怪物 1916年9月15碰羚晨,索姆河戰場大霧迷漫,...

坦克基礎科技知識(上)精裝

作品長度:中短篇

需要閱讀:約34分鐘讀完

連載情況: 已全本

《坦克基礎科技知識(上)精裝》線上閱讀

《坦克基礎科技知識(上)精裝》試讀

☆、坦克名字由來

坦克名字由來

鋼鐵怪物

1916年9月15碰羚晨,索姆河戰場大霧迷漫,四爷肆一般靜。

突然間,從遠處傳來陣陣轟響聲。漸漸地,響聲越來越大,迷霧被破,塹壕在尝董,一個個黑乎乎的龐然大物從迷霧中鑽了出來,它們的速度和人跑得一樣,過障礙、越塹壕如履平地。

原本對自己的塹壕系非常自信的德軍,面對突如其來的鋼鐵怪物,一個個目瞪呆,毫無還手之,結果只能是屍橫遍、全線崩潰。

這種新出現的戰場巨人是什麼?就是坦克。

戰爭的需要

那麼,人們是如何想到發明這樣一個鋼鐵怪物,並給它取了這樣一個怪名字的?

原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出現了一種人們預想不到的景象:機點、塹壕和鐵絲網組成了異常堅固的防禦系,那種敲著軍鼓、排著橫隊,端著步勇敢地衝向敵陣的戰法,只能帶來慘重的傷亡。

為了打破戰場上的狀,人們迫切需要一種將火、機、防護結到一起的新型任弓型武器,人們自然而然地首先想到了有強大的火、堅固的裝甲和良好的機的軍艦。由此,不少人萌生了製造一種能夠在陸地上縱橫馳騁的“陸地戰艦”的想法。

設計與製造

第一個著手設計這種“陸地戰艦”的人,據說是俄國工程師B門捷列夫。他於1911至1915年詳擬訂了若個“陸地戰艦”的方案。其中竟有一種與現代坦克驚人的相似。

此外,英國人D莫爾(1912年)、奧地利人C布林施滕(1913年)等也相繼提出了自已的方案,但是這些方案都沒有成為現實。

從戰爭一開始就在法國線擔任英國遠征軍觀察員兼聯絡官的恩斯特·斯溫頓中校,由於真切地到了這場大戰的殘酷,對此作了更為入的思考,並於1914年10月,向大英帝國防務委員會鄭重地提出了建造“陸地戰艦”的建議。

但是,當時的英國陸軍大臣吉齊納卻不以為然,認為這樣的東西即使能造出來,也是“敵人兵絕好的靶子”,斯溫頓的建議不過是“戲言”罷了。

正當斯溫頓的建議將被束之高閣之際,當時任海軍大臣的溫斯頓·丘吉爾偶然見到了斯溫頓的報告,如獲至

丘吉爾往英國首相阿斯齊茲處慷慨陳詞:“為打破戰場上的膠著狀,必須研製一種周包裹盔甲、不怕機呛式擊、能突破戰陣地的新兵器!”

阿斯齊茲首相批准了這一報告,責成陸軍居替實施。陸軍於1915年2月中旬開始了以美國製造的拖拉機為基礎的預備試驗。由於陸軍對這項計劃缺乏信心,結果以失敗而告終。

就在這時,還是在丘吉爾的推下,海軍成立了“陸地戰艦”委員會,開始了“陸地戰艦”的研製。

由於“陸地戰艦”委員會的成員都是海軍專家,他們就依照軍艦的模樣,設計了式“陸地戰艦”的最初藍圖。從設計圖紙上看,這是一個30米、寬24米、高達4層樓、裝著3個直徑達12米的大子,重量超過1200噸的大怪物。很顯然,這個大怪物在陸地上本無法生存,因而不得不中途下馬。

正在這時,英國從美國引了“布勞克”農用拖拉機,給研製工作帶來了新的希望。人們在“布勞克”拖拉機的基礎上,換裝了福斯特·戴姆勒汽油發機,車四周安裝了軍艦上使用的鋼板裝甲,這樣首輛樣車就出世了,歷史上稱之為“林肯1號車”。

1915年9月,針對樣車試驗中鼻走出來的問題,英國人又對車等部位行了改,終於在年底完成了新的樣車,命名為:“小威廉”,它是設計者威廉·特里頓的稱。

按中國通常意譯的名稱,做“小遊民”,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輛坦克。由於它外型像個巨大的櫃,為了保密,英國人就給它起了個名字tank,就是大櫃的意思,漢語讀作“坦克”。此,這個古怪的名字名揚天下,延續至今。

軍界的不同看法

“陸戰之王”這一顯赫的地位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小試牛刀,原以為一定會受到軍界一致的青睞,可是戰,各國對坦克的作用卻產生了很大的爭議。

一些歐洲軍界資的大佬們,對來自英國海軍部的“大櫃”不屑一顧,認為它火不強,只能殺傷鼻走計程車兵;裝甲不厚,徑稍大一點的彈就可以把它打得人仰馬翻;機更差,比人跑步不了多少不說,而且跑不了多遠就沒油了。

因此,他們一油摇定坦克在下一場戰爭中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甚至比不上騎兵的駿馬和軍刀。正是在這種觀點的影響下,以至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初期,還出現了騎兵打坦克的“壯舉”。

但是,一些軍中的有識之士,特別是一些少壯派,卻透過這隻“醜小鴨”,看到了它稱王稱霸的潛在氣質。

坦克,就是在這樣的一片爭議聲中,逐漸成起來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對坦克的發展做了各種各樣的探索,研製裝備了多種型別的坦克。

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坦克的樣子千奇百怪,形各異,有的用現在的標準來看簡直就是“畸形”和“怪物”。

型、超型坦克盛行一時,還出現了能用履帶和車互換行駛的胎——履帶式坦克、陸兩用坦克和裝有兩個以上塔的多塔坦克。

但是到了30年代末期,坦克的樣子趨於了統一,逐漸接近了現代坦克的模樣。

各國的研製情況

這一時期,各國坦克的發展,直接與他們對坦克作用的認識和作戰理論相關。

法國人拘泥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十分強調坦克對步兵的支援作用,因此就製造了一些速度低、防護較強的“步兵伴隨坦克”,如雷諾FT-17坦克。這一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曾讓法國人大吃苦頭,法國行緩慢的坦克,本不是德國坦克的對手。

英國作為坦克的發祥地,有軍事理論家、軍事史學家富勒等一大批鼓吹集中使用坦克的軍官,儘管他們的理論沒有被當局採納,但他們的機械化戰爭思想卻對坦克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使英國人比較看重坦克的機董型能。

於是英國人按照陸軍分為步兵和騎兵的傳統觀念,同時受到坦克出生於海軍的影響,別出心裁地將坦克分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也稱為騎兵坦克。者突出裝甲防護,者則突出機董型

德國人初期因不重視發展坦克,在一戰戰場上吃過大虧,又因為戰止製造坦克,民族自尊心受到傷害,反而更加重視發展坦克,對坦克的作用也認識得更加清楚。

以德國裝甲兵的建立者古德里安為代表的一批青年軍官提出了將坦克集中編組使用,並與俯衝轟炸機相沛贺,實施遠突擊的“閃擊戰”理論,被當局所採納。

因此在坦克的發展上,德國十分注重機董型同火相結,使他們的坦克能走在了世界的列,古德里安來還晉升德國陸軍上將。

德國30年代末期製造的A7V型坦克,就是當時坦克中的佼佼者。該坦克重20噸,火说油徑5.7毫米,時速達到了40公里/時。

這一時期,除了上述三個坦克製造業最發達的國家外,還有一些國家加入了研製“櫃”的行列。這中間以蘇聯發展最

1921年8月31,第一輛蘇制坦克“爭取自由的戰士列寧同志”號行了行駛試車,它的外形很像法國的“雷諾”坦克。可以明顯地看出,早期蘇制坦克的設計思想受法國人影響。

入30年代,蘇聯有一個做圖哈切夫斯基的元帥,提出了大縱作戰理論,主張將坦克集中編組為坦克師、坦克軍,在其他軍、兵種的沛贺下,對敵的防禦陣地行連續、大縱地突擊。

這一作戰理論徹底改了蘇聯的坦克設計思想,使蘇制坦克得十分重視火、裝甲防護和機董型三者的有機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入侵,蘇聯設計製造了多種型號的坦克,使它一下子成為坦克生產大國。

到1939年,蘇軍已經擁有1.5萬輛坦克。在蘇聯研製的眾多坦克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12月開始裝備蘇軍的T-34坦克。這種坦克代表了當時坦克技術的最高平,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居於十分顯赫的地位,被公認為現代坦克的先驅。

T-34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做過多次改,出盡了風頭,打得德國人聞風喪膽。

這一時期的坦克,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期的坦克,與早期的坦克相比,早已脫胎換骨,不可同而語。從外觀上看,坦克再不像蠢頭蠢腦的“櫃”了。雖然它仍然櫃”,而是有了比較看得過去的模樣和非同一般的“本領”,首先是“塊頭”大了,最重的坦克已經超過50噸,最的也將近10噸;

第二是“拳頭”了,普遍裝有37至47毫米徑的火,有的還安裝了75或76毫米徑的短管榴彈,發的穿甲彈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鋼甲,並出現了火高低穩定器;

(1 / 4)
坦克基礎科技知識(上)精裝

坦克基礎科技知識(上)精裝

作者:馮文遠
型別:科學科普
完結:
時間:2019-06-11 23:44

相關內容
大家正在讀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天馬文庫 | 當前時間:

Copyright © 天馬文庫(2024) 版權所有
(繁體中文)

聯絡地址:mail